2022-10-20 17:34:00 来源:武当山特区政务网 作者:马胜江 姜蕊 点击:次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新时代前进道路上,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以下简称“武当山特区”)工委新一届领导班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增进社会民生福祉战略部署,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担当精神,聚焦辖区交通、就业、教育等涉及社会民生福祉关键领域,全力绘就社会民生福祉全面增进“实景图”。
交通四通八达
奔向“共同富裕”
水路陆路畅通无阻,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让条条大道通往“共同富裕”。作为世界级旅游风景区,要实现群众共同富裕,畅通的交通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武当山特区工委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省、市交通运输部门大力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以建设“国际旅游胜地、东方康养之都、中华文化重镇”为目标,牢固树立“没有一流交通,就没有一流旅游”的发展理念,克难攻坚、主动作为,全力推进一批打基础、补短板、管长远、壮筋骨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为特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谋定后动,真抓实干。该区抢抓汉江生态经济带、“一江两山”“文旅农一体发展”等战略机遇,围绕将武当山打造成“国际旅游胜地、东方康养名都、中华文化重镇”总体定位,置身大格局、展现大魄力、谋划大交通、实现大发展。
目前,该区土武一级路武当山段改扩建工程项目已建成通车,实现了库区核心区域与武当山特区、十堰城区等地的快速连接;正在实施的福银高速公路武当山互通改建工程项目将优化提升现有交通路网结构、实现游客进出便捷高效;在建的 G316武当山段新建工程项目是融入十堰区域交通战略通道新干线,与高铁十堰东站、武当山西站、武当山机场、武当山太极湖景点、武当山景区串联一线,建成后将实现辖区公路、铁路、航空三大交通体系快捷对接,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功能将进一步优化。
一个个重点交通项目的建设投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如何让辖区群众共享交通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旅游发展到哪里,交通项目就延伸到哪里;辖区产业发展到哪里,交通项目就推进到哪里;市场主体入驻在哪里,交通等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针对农村交通建设滞后、通行条件较差、群众生产生活受影响等突出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武当山特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师利龙的话掷地有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武当山特区以建设“四好”农村公路为抓手,以构建完善干次相连、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快捷的农村公路网络为目标,着力推进建、管、养、运“四位一体”的道路交通新格局,全力实施交通强区战略。
“预计2020年至2022年期间,特区重点交通工程项目总计投入28亿多元。系列交通项目2022年全面建设后,将形成一主(景区生态旅游路)、两纵(太极湖新区南北连接线、枫土路)、三横(玄岳大道、316国道、316国道绕城线)、三环(青徽铺——龙王沟——寨沟——南沟环线,太山庙——瓦房河——左察——桑树庙环线,老营社区铁家沟——程家铺——金沙坪环线)的立体交通网,将景区、城区、新区、湖区全面串联,有效拓宽武当山建设发展空间,对特区加快实施‘四区’(改造老区、建设新区、提升景区、发展湖区)战略,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武当山特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道路通畅,百业兴旺。四通八达、便捷高效的公路网络,便捷高效的水上旅游线路和空中旅游通道,为武当山特区高质量发展、辖区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优良条件。
教育独具特色
传承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扬名海外,武当文化流传世界。
坚持文化自信,以武当文化为根基,以武当武术教育教学为媒介,做大做强武当武术教育教学品牌,以独具特色的武当武术教育教学把武当文化发扬光大,让辖区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武当山特区工委新一届领导班子真抓实干、大展作为。
作为中国内家拳发源地,武当山素有“南尊武当”之称,如何将品牌优势转化为弘扬武当文化、发展武当武术的动力?武当山特区把武当武术的挖掘、传承、发展、弘扬和开发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发展机制,为武当武术事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良好势头注入强大活力。
2021年10月22日至24日,湖北省武当拳交流赛暨中国武术段位赛成功举办,参赛人数再创新高,这是武当武术教育事业繁荣发展的有力佐证。
近年来,武当山特区不断加大挖掘整理力度,已收集数十个门派濒临失传、隐藏在民间的武当内家拳套路200多种,建立健全了武当武术传承人网络。
发展武当武术教育事业,形成武当文化产业,惠及当地群众,武当山特区全力以赴。
2021年10月,经过充分酝酿和研判,武当山特区计划将东风精铸学校改建为寄宿制文武特色示范校,该项目将改扩建教学楼,配置功能室、练功房,新建1栋宿舍楼和1个学生食堂,将武当功夫团现有教练员并入该校作为武术师资力量,开展武术课教学,改扩建后的东风精铸学校可容纳学生1000余人,成为武当山特区发展武当武术教育事业的又一壮举。
近年来,在武当山特区持续努力下,武当武术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为辖区群众带来丰厚的“文化红利”。
辖区内武术馆、校、团、会由2007年的8家,发展为现在的38家,年累计培训学员近1万人。武术服装、武术器械等武术衍生品研发生产企业达40余家。2014年9月,武当山第一所武术本科高等院校——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正式开学,年招收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等本科专业学生300余人,现有在校生1500余人。2020年9月13日,武当道家传统武术馆遇真宫校区开工建设,项目投资4000万元。2021年3月,位于太极湖办事处龙王沟村的新京武国际文武学校开工,总投资3000万元,将原龙王沟村移民点移民房改造为学生宿舍,将村委会侧楼改造成武术培训接待中心,并新建综合训练场和教学楼。武校建成后可容纳1000名师生,推进武当武术与养生、旅游、文化、教育培训等深度融合发展,每年向村集体保底分红5至7万元,为40户农户年均增收51.84万元。
为更好地挖掘武术资源、扩大武当武术影响力,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健身场所,武当山特区先后改造兴建了武当国术馆、武当演艺厅,精心打造3大武术基地,投资建设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武术体育设施的建设完善,不仅带动武当武术教育事业发展,更满足了群众健身需求。
为让武当武术教育有力带动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形成世界文化品牌,武当山特区已连续7年开展武当武术“六进”活动,实现学校全覆盖。目前,该区现有习武人员达2.8万人,具有武术段位人员达4800人。截至2021年底,武当武术协会已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和我国北京、广州、天津、深圳等城市设立武当武术推广中心22处,会员近3万人,以武当山为核心辐射全球的武当武术传播网络正在形成。
就业稳定多元
共谱生活华章
近年来,武当山特区始终坚持把促就业惠民生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不断优化就业环境,持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以稳定的就业形势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一定要好好努力,对得起这份工作。”刘飞是武当山特区太极湖办事处青徽铺村成功脱贫的建档立卡对象,2020年初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成为青徽铺村一名劳动保障信息员。像刘飞一样,受益于脱贫攻坚就业帮扶政策的村民还有很多。近年来,该区面向社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493人,落实补贴474.6万元。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累计开展各类现场招聘活动9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7.3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3430余人,为1072名脱贫劳动力发放外出务工交通补贴43.18万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特区“两委”紧盯“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坚持援企稳岗与复产复工一体推进,统筹做好返乡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2020年疫情期间,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落实稳就业奖补18.6万元,稳定员工372人;为疫情保供企业落实吸纳就业补贴12.9万元,吸纳就业129人;开发临时性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101人次,落实补贴110.37万元;开展“点对点、一站式”专车服务,输送劳动力返岗344人。
“多亏政府关心,帮我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十堰市天壤之别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天涛说。2021年3月,武当山特区人社局得知该合作社资金缺口困难后,第一时间协调银行为其提供为期3年、总额15万元的创业贴息贷款,为合作社场地扩建解决燃眉之急。
一方面多管齐下创造就业岗位,一方面千方百计强化创业扶持。
近年来,武当山特区累计为228人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贷款总额3332万元;为24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1.9万元;建成首家创业孵化基地,吸纳初创企业32家,带动就业70余人,创新创业成为带动就业“新引擎”。
为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武当山特区始终将不断丰富和创新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该区坚持向市场要方向,以实用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大力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开班206期,培训城乡劳动者6415人次,落实培训补贴及培训期间生活补贴共计539.3万元,累计新增技能人才579人次。
武当要闻资料 | 武当旅游新闻资料 | 旅游行业新闻资料 | 道教新闻资料 | 武术新闻资料 | 科教资讯 | 武当名师 | 武当名医 | 武当名医 | 武当方圆 | 武当财经
武当新闻 武当山旅游新闻 武当山综合新闻 武当武术新闻 武当道教新闻 武当山新闻热点 武当山图片新闻 武当山视频新闻 武当在线 武当36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号:鄂ICP备09002688号
主管单位:武当山特区工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当山特区档案馆(史志研究中心) 武当山特区融媒体中心
电话:0719-5661096 0719-5663345 传真:0719-5664486 E-mail:[email protected]